(资料图)
来源:中山统计局
引发了深圳客的大撤退。数据显示,2015年与2016年期间,深圳人在中山的购房占比高达50%,深圳客直接撑起中山楼市半壁江山。但是到了2017年只有18%,去年只有3.9%。没有了深圳客的支撑,中山的成交量过去五年一路下滑,被打回了原形。尽管在2022年中山再度放开限购,非户籍人口在中山购房没有任何限制,但在全国市场整体冷却叠加中山自身经济问题,成交量再也没有起来。2022年,中山的商品房成交量只有3.7万套,相比于2016年的14.4万套,下跌了74.3%。房价方面,贝壳研究院2020年曾发布过一份房价跌幅榜,中山位居全国第十。过去三年中山房价一直在下跌。以第一财经报道的马鞍岛保利和筑天汇花园说,2020年开盘时1105套住宅三分钟就被抢购一空,售价范围3万元~3.5万元/平方米,此后,该楼盘继续推盘,价格依旧在3万元/平方米以上。直到今年五一,该项目做特惠活动,价格降至2万元~2.4万元/平方米之间,价格下跌了三分之一。那些买在2020年高位时的投资客,心里头五味杂陈。理论上来说,只要不卖就没有亏损,继续持有穿越周期,或许能弥补回来。但以中山目前的经济、人口和库存现状来看,将来即便有机会涨回来,时间恐怕会很长很长。中山楼市未来分析
中山楼市的未来,遭遇两个难题:
第一,经济受困。
2019年,为了稳定经济,中山市政府开出了7个“药方”:1、要不遗余力稳就业;2、要全力以赴稳投资;3、对标一流筑平台、招项目;4、未雨绸缪稳外贸;5、千方百计扩消费;6、真心实意惠民生;7、强化数据预警预测。
但从效果来看,几乎没有,GDP增速不但没有起来,还在继续向下。
中山在2022年启动了低效工业园改造简称“工改”,并称之为一场没有退路的攻坚战。历经一年多,中山共拆除了超1.4万亩低效工业用地。
中山此举的目的在于等待2024年深中通车之后,承接深圳产业转移,从而实现二次腾飞。
但是,中山显得有点急于求成。中山不是中心城市,没有像北上广深一样吸引非常高端的产业来落地。
整顿低效工业园的初衷是好的,但没有结合中山的实际出发。像中山这样的城市,应该是努力维护好现有的产业,在现有产业基础之上,努力优化、吸引高端产业前来。
但如今高端产业没有来,在整顿之下,低端产业也被赶跑了。
中山统计局披露,2022年中山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了1.4%。
来源:中山统计局
另外,根据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披露的数据显示:
2022年,全市共注销各类市场主体52279户,同比增长9.28%。其中,国有、集体及其控股企业注销1180户,同比增长13.46%;私营企业注销14079户,同比增长23.60%;外商投资企业注销232户,同比下降27.50%;个体工商户注销36779户,同比增长4.85%;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9户,同比增长12.5%。
民企和外企在大撤离。
最近看到的一篇《中山经济衰落的真相》文章透露,中山迁出的企业,很多都迁入了与中山毗邻的江门。江门2022年末实有私营企业9.50万户,注册资金3504.10亿元,分别比上年增长7.5%、16.4%。
第二,人口减少。
2022年珠三角9市,只有珠海保持人口正增长,其余全部减少。中山去年常住人口减少了3.38万人。
制图:城市财经;数据:各城市统计局
如果说深圳、广州、佛山、东莞人口减少的原因是去年疫情之下的人口回流,那中山人口减少更大的原因,应该是不少企业迁出和关闭所致。
第三,库存量大。
乐有家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,截至今年4月末,中山市一手住宅库存量增加至57537套,去化周期延长至20.5个月。
没有深圳客的支撑,中山楼市根本起不来。但中山如今的经济、产业局面,即便放开了限购,也吸引不了深圳人来购房。
中山的未来不是没有机会,毕竟处在中国顶级的三大城市群之一的粤港澳大湾区中,中山毗邻珠江,身边有广州、深圳、香港、澳门几个大佬,翻身的机会多的是。
中山现在最需要做的,是认清楚自己的定位,不要盲目。什么样的城市定位,承接什么样的产业,不要挑肥拣瘦。
不然会生生将机遇让给其他人。2024年深中通道就要开通,届时中山将成为珠江两岸的交通枢纽,利用好这条流量引擎,中山的未来还是值得期待。
岭南会旗下新公众号——岭南金融圈。这里我将分享一些自己的原创投资感悟,并推荐一些回报几十倍的投资标的。关注岭南会的粉丝,务必点击下方公众号名片关注!
标签:
X 关闭
X 关闭